陜北綏德,黃土高原上的一座小城,這里的風沙雕刻著歲月的痕跡,也孕育著淳樸的人情與美食。在黃土層疊,溝壑縱橫的一個村落里,有一位老婆婆,她是我親愛的外婆,一位用粗糙而飽經風霜的手,制作出讓人垂涎欲滴的黃饃饃的老人。外婆已經八十歲了,但歲月似乎并沒有帶走她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食的執(zhí)著。每年冬天,家里的米甕堆滿新打的黃米,她便會用那雙布滿皺紋溝壑的手,開始忙碌起來,為我們制作她最拿手的黃饃饃。
黃饃饃是陜北的一種傳統(tǒng)美食,皮薄餡多,香甜可口。外婆的黃饃饃更是遠近聞名,每一口都能讓人感受到家的溫暖和甜蜜。她制作黃饃饃的手藝是祖?zhèn)鞯?,從她的祖輩開始,這份手藝便一代一代地傳承下來,如今,它傳到了外婆的手中,又由外婆傳給了我的母親。
外婆制作黃饃饃的過程總是那么專注而神圣。她會先將黃米浸泡在清水中,讓它們充分吸收水分,變得柔軟而富有彈性。然后,她會動員全家老小用石磨將黃米磨成細膩的面粉,這個過程雖然麻煩,但外婆總是樂此不疲。
當面團準備好后,外婆便開始準備餡料。她將紅棗去核,與紅豆沙一起放入鍋中,加入適量的清水和白糖,用小火慢慢熬煮,直到紅棗變得軟糯,紅豆沙變得濃稠。這個過程中,外婆會不時地用勺子攪拌,確保餡料不會糊底,同時,她也會根據自己的口味調整糖的分量,確保餡料的甜度恰到好處。
接下來,便是包制黃饃饃的環(huán)節(jié)了。外婆將面團分成小塊,用搟面杖搟成薄片,然后包入餡料,輕輕捏合成形。她的手藝嫻熟而精準,每一個黃饃饃都皮薄餡多,形狀規(guī)整,仿佛藝術品一般。
當所有的黃饃饃都包好后,外婆會將它們放入陜北慣用的二尺八的大鍋里,用柴火蒸制。等待的時間總是漫長的,但每當那熟悉的香氣從蒸籠中溢出,彌漫在整個屋子時,所有的等待都變得值得。
蒸好的黃饃饃,外皮金黃酥脆,內餡香甜可口,每一口都能品嘗到外婆的用心和深情。哪怕如今她已經八十高齡,但做出的黃饃饃依然與記憶中的味道一樣,讓人回味無窮。
這份祖?zhèn)鞯氖炙嚕粌H是一份對美食的熱愛和執(zhí)著,更是一份對家族和傳統(tǒng)的傳承。外婆將這份手藝傳給了我的母親,希望我們能夠繼續(xù)將這份傳統(tǒng)美食傳承下去,讓更多的人品嘗到這份來自陜北的甜蜜與溫暖。
如今,每當我想起外婆的黃饃饃,心中總會涌起一股暖流。那份味道,那份情感,已經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記憶中,成為我生命中最寶貴的回憶。而外婆,也通過這份手藝,將她的愛和溫情,傳遞給了我,讓我在未來的日子里,無論走到哪里,都能感受到家的甜蜜與溫暖。